@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Wuhan University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于北斗的泛在多源融合定位”启动会举行
樱花三月,李星星教授团队抓紧推进“十四五”重点研发课题研究。
“北斗导航与多源增强”学术沙龙顺利召开
3月16日至17日,一场学术沙龙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2报告厅举行。本次沙龙邀请到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长安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及工业界的12位学术专家,嘉宾们在樱花盛开的季节齐聚一堂,共同为大家带来了以“北斗导航与多源增强”为主题的学术盛宴。报告会以线下报告、线上直播的形式,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
多源融合导航及应用学术沙龙
2021年1月5日早8点,“多源融合导航及其应用”学术沙龙于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2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主办,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承办,采取“线下报告线上直播”的双线程模式举行。
GREAT团队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
11月23-25日,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成都召开。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后,我国首次举办的大型卫星导航交流盛会。本届年会以“卫星导航,全球新时代”为主题,全面聚焦北斗系统迈入全球服务新时代所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携手社会各方共创北斗卫星导航事业建设发展美好未来。
GREAT团队参加CPGPS会议
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主席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系统“三步走”战略的完美收官。为持续推进我国卫星导航技术的研究,充分展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轨、定位、导航与授时等方向的最新科研与应用成果,探讨下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新思路、新技术及新应用,由全球华人导航定位协会(CPGPS)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承办的“2020 CPGPS论坛”于2020年11月12-14日在上海召开。
GREAT团队参加第八届GNSS监测评估技术研讨会
10月20日至21日,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测试评估专家组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承办的第八届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监测评估技术研讨会在西安临潼召开。
武汉大学王晨博士来团队指导交流
2020年8月18日下午14:30-16:30,团队邀请了GNSS中心的王晨博士进行线上学术交流并作报告。学术交流会在腾讯会议平台进行,由袁勇强博士主持,团队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了交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团博士至团队进行组合导航学术交流
2020年8月13日,武汉大学李团博士至团队进行了主题为“组合导航原理及算法实现”的指导交流,双方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了学术交流活动。在报告中,李团博士重点介绍了基于滤波的组合导航算法原理及算法实现的效果。
武汉大学李文文博士来团队指导交流
2020年8月10日,团队邀请了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的李文文博士进行学术交流,本次学术研讨会采用线上形式举行,团队定轨组的十多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在会议上与李文文博士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瑞士伯尔尼大学天文研究所(AIUB)毛新愿博士来团队指导交流
2020年8月6日,GREAT团队邀请瑞士伯尔尼大学天文研究所(AIUB)毛新愿博士,就对地观测低轨卫星星座精密定轨课题展开指导交流。本次会议为线上会议,团队定轨小组全员参与,此外团队还邀请了武汉大学GNSS中心戴小蕾等老师及同学参加。
慕尼黑工业大学(TUM)段兵兵博士来团队指导交流
2020年7月31日,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段兵兵博士来到团队进行指导交流。本次交流采取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举办,来自团队定轨组的十余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在会上与段兵兵博士进行了深入、全面的交流。
西安测绘研究所贾小林研究员、曾添博士来团队指导交流
2020年7月26日,西安测绘研究所贾小林研究员、曾添博士来团队指导交流,双方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了学术交流活动。其中,主讲人曾添博士围绕“多频GNSS精密定轨及低轨卫星增强仿真研究”这一主题,深入浅出地给大家总结了他在博士阶段所做的科研工作,并针对非组合定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信息工程大学李林阳博士来团队指导交流
2020年7月21日,信息工程大学李林阳博士来团队指导交流,双方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了学术交流活动。李林阳博士重点介绍了大规模GNSS网云计算方法与应用以及信息工程大学研发的GNSSer软件系统。
熊昀、黄佳欣两位博士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国家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目标,紧密结合并推进“双一流”建设,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实施的公派研究生项目。项目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选拔一流的学生,到国外一流的院校、科研机构或学科专业,师从一流导师的要求,着眼于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