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多源融合导航及应用学术沙龙
Date:2021-01-06
2021年1月5日早8点,“多源融合导航及其应用”学术沙龙于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2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主办,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承办,采取“线下报告线上直播”的双线程模式举行。
本次沙龙共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大、香港理工、加州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武汉大学的六位嘉宾,围绕“多源传感器融合技术”这一多学科交叉且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技术分享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并与线上和线下的参会者就具体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报告分为上下午两场,上午的沙龙由武汉大学李星星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学王博教授主持,报告中,《视觉SLAM十四讲》作者高翔介绍了大规模点云地图的自动化构建相关研究工作,从点云构建的不同方式、点云地图的作用、点云地图的生成等方面对雷达点云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就点云地图的构建和使用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与参会老师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见解;清华大学任职的刘刚博士与大家探讨了多模多频实时GNSS软件接收机的相关问题,从GNSS的相关背景和软件接收机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上海交通大学感知与导航研究所邹丹平教授分享了“城市拒止环境下的视觉SLAM”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关于动态环境下的群体协同CoSLAM,面向城市拒止环境下的StructSLAM以及StructVIO的相关工作,利用“曼哈顿世界假设”为SLAM添加线特征约束的尝试开阔了大家关于视觉定位的思路,也激起了线上线下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下午场的沙龙由武汉大学牛小骥教授和朱峰博士主持,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范睿博士介绍了AI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介绍了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有望使用AI解决的自动驾驶相关问题;香港理工大学的文伟松博士分享了其团队在城市峡谷环境中使用3D LiDAR辅助进行GNSS定位采用的策略,指出LiDAR能在城市峡谷这种特殊环境下帮助判断GNSS信号是否被遮挡,并通过一定策略补偿反射信号对GNSS定位带来的负面影响,达到增强GNSS的效果;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罗斌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基于多源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动态场景SLAM研究”报告,分享了其团队在视觉场景中存在动态刚体的解决方案。每场报告结束后,线上线下的同学老师争相提问,与嘉宾就相关主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另外,本次沙龙在每场报告结束时都由报告嘉宾为线上线下参会者抽取了幸运小礼物或相关科研设备,在最后的抽奖环节结束后,本场报告迎来了尾声,参会者们不仅可以收获满满的知识还有机会获得由各大赞助商提供的贴心小奖品。
本次沙龙中的六位嘉宾为线上线下的同学们奉上了满满的干货,持续一天的学术沙龙不仅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还加深了同学们对多源融合具体问题的理解,切合同学们的实际科研学习需求,在同学中获得了极佳的反响。



